語文是活的文化,跟人類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因此聖經語句內容的表達,也需要敏銳地反映時代的關聯性。1971年秋天開始,許牧世教授、駱維仁博士、周聯華博士、王成章博士和焦明女士以「意義相符、效果相等」的原則,重新翻譯中文聖經。此譯本撇棄《和合本》中暗晦難明的字句,譯出通順易懂、又具時代特色的經文,於1979年出版,稱為《現代中文譯本》。此後又於1995年修訂完成《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》。
聖經為什麼要出版新的譯本?主要有兩點:1. 由於考古學的貢獻,許多較接近使徒時代的原文聖經抄本相繼發現,用此作為新譯本的依據,更能有效闡明真理。2. 由於語言會隨時代而演變,為避免同一語詞因時代不同而產生不同意義,使經文受到後來讀者的誤解,因此聖經需有符合時代用語的新譯本出現。《和合本》完成時,當時的讀者能讀懂或認為通順的語句,今天的讀者可能覺得難以明白。這是為何會有《現代中文譯本》出現的原因。
現今的聖經譯本翻譯,都持守一個翻譯原則:「意義相符、效果相等」。譯經者一方面要使譯文忠實地傳達原作者的意思;另一方面,譯文又必須做到使現代讀者充分明白原作者所要傳述的的訊息。前者是向作者負責,後者是向讀者負責,這如同譯經的兩翼,缺一不可。
《現代中文譯本》強調「聽」和「讀」同樣重要。隨著廣播事業的發展,「聆聽」也是資訊取得的方式之一,因此文句若太典雅、洗鍊以致誦讀不順口,或不能一聽就明白,就必須修改。《現代中文譯本》遵照此原則,例如詩篇23:3有一句經文,《和合本》譯為「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」,《現代中文譯本》把「義路」改譯為「正直的路」,使人一讀就懂,一聽就明白,這是此譯本的優點之一。
《現代中文譯本》原是以慕道的新讀者為對象而翻譯的,在此一任務上已稍見收穫了。不論是《和合本》或《現代中文譯本》,聖經公會都致力於將上帝的話語,以人類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現。
|